雙臺風共舞 | 對我國氣候有什么影響?發(fā)布時間:2022-04-12

4月8日早上8點,今年第一號臺風“馬勒卡”在太平洋深處生成。4月10日上午第2號臺風“鲇魚”在菲律賓東部近海生成。在海上形成了“雙臺共舞”的局面。這是2015年以來的首次四月雙臺風,更是1951年以來首次4月雙臺風效應,又稱藤原效應



圖片
圖片

“雙臺風效應”是指距離相近的兩臺風相互作用,臺風外圍云系相互影響,導致臺風路徑和強度產(chǎn)生變動,兩臺風繞著中心連線上的軸線心做逆時針旋轉(zhuǎn)的運動形式,從而影響臺風的形態(tài)、強度發(fā)展及路徑。一般會出現(xiàn)三種情況:兩個臺風相互吸引,互旋共舞;強大臺風扯散甚至“吞掉”弱小臺風。




臺風動態(tài)



圖片

中央氣象臺今日(4月11日)發(fā)布臺風公報:今年第1號臺風“馬勒卡”(強熱帶風暴級)的中心今天(11日)上午8點鐘位于關島偏西方向約9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,就是北緯12.3度、東經(jīng)136.3度,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0級(25米/秒),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,七級風圈半徑200-280公里。

預計,“馬勒卡”將以每小時15-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轉(zhuǎn)東北方向移動,強度緩慢增強。未來“馬勒卡”對我國海域無影響。

圖片

圖1.  “馬勒卡”未來路徑預報圖


今年第2號臺風“鲇魚”(熱帶風暴級)的中心今天(11日)上午8點鐘位于菲律賓群島附近,就是北緯11.0度、東經(jīng)124.8度,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(20米/秒),中心最低氣壓為995百帕,七級風圈半徑150-200公里。

預計, “鲇魚”將在原地回旋,強度變化不大,爾后向偏東方向移動,強度逐漸減弱。“鲇魚”未來對我國海域無影響。


圖片

圖2.  臺風“鲇魚”未來路徑預報圖


隨著“馬勒卡”將逐漸減速并醞釀轉(zhuǎn)向,轉(zhuǎn)向完成后其強度會到達強臺風級,將有機會吞并向偏東方向移動,強度逐漸減弱的 “鲇魚”。




 




對我國氣候的影響


“馬勒卡”將是一個又大又強的臺風,有深度影響大氣環(huán)流的能力。就像一個巨型吸塵器,它不僅吸塵,還搶走水汽,并誘使冷空氣深度南下。

圖片


雖然不登陸我國,但它會間接影響我國天氣:首先搶奪南方特別是廣東、海南、臺灣、閩南的水汽,讓這里持續(xù)干燥;其次是讓北方冷空氣南下更多,力度更大,在馬勒卡臺風活動期間,我國將出現(xiàn)至少兩次強烈的冷空氣南下,以及大范圍劇烈降溫。



資料來源:中央氣象臺、中國氣象愛好者


掃碼關注公眾號,更多內(nèi)容等您來查閱!

1650351857475044322.png